春节追梦人 为生命坚守
日期:2019-02-18 0:00:00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春节坚守临床一线
新春佳节,家人团聚,吃饺子看春晚,千家万户都在享受节日的喜悦。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千余名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岗位。
他们守护健康全力以赴,他们抢救生命忘记疲倦。
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春节追梦人,用坚守为生命护航,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救护车的鸣笛声,撕破了除夕夜的喜庆安详。“请让一让,病人需要马上抢救!”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担架推到抢救室门口。
——病房里也同样惊心。“21床需要抢救!”值班医生、二线医生和护士纷纷簇拥到病床前,吸氧、监测、开辟静脉通路……一系列抢救有条不紊。
——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有节奏的嗡鸣此起彼伏,监护仪闪烁的数字和不断变化的曲线,让忙碌的医护人员,一次次上演着“生死
时速”。——“使劲,再加把劲,坚持住!”已经阵痛一天仍在全力以赴的产妇,和全神贯注的助产士和医生,让紧张与期待相互胶着,完全意识不到新年钟声即将敲响。
一年365天循环往复,医护人员们不敢有一丝松懈,与疾病博弈,与死神赛跑,时刻严阵以待。生命的故事在春节期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依旧不停歇的上演着。
守护生命 永不停歇
团圆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千余名医务人员没和家人团圆,而是在岗位上为患者的健康守岁,为危重的生命护航。
【化解“枣核”危机】
正月初二凌晨,消化内科接收一位患者张大爷。张大爷在吃大枣时不慎将又长又尖的枣核吞下,随即出现了吞咽疼痛。医生判断这是“食道异物”,需要尽快取出。但情况又比较棘手,因为张大爷患有慢性肾病,麻醉用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且3日前曾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手术操作存在出血风险,枣核距颈内动脉非常近,穿孔风险很高。急诊内镜的医生和护士听闻后二话没说就从家中赶来,最终大家齐心协力,成功帮张大爷化解了这场“枣核危机”。
【迎接8个除夕宝宝】
“哇哇……”伴随着清脆的啼哭声,0:50医院第一位金猪宝宝出生。父母和医护人员脸上露出喜悦和欣慰的笑容。6斤6两的女宝宝,俯趴在妈妈的怀里,找到了安全感,停止啼哭不一会就甜甜地睡着了。
忙碌的产科永远不分昼夜地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除夕一大早不到10点,产房已经有7位产妇在待产。接诊、问诊、查体、监测、输液、备产......产科医务人员紧张忙碌、沉着应对。除夕一天一共出生了8个宝宝,其中有3个是零点后出生的“猪宝宝”。
【新的一年从查房开始】
多年来,血液科团队的查房从不分节假日,随时解决患者问题。除夕当日,一大早7点多,黄晓军所长、颜霞护士长与科室团队行走在6个病区例行查房,为疑难重症患者制定救治方案,并为患者送上新春祝福。“通过查房,了解病情较重的患者的情况,病人能感受到我们整个团队的关爱,有我们在,他们可以放心。”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按需治疗,春节期间西直门、海淀两个院区包括骨髓移植和层流病房在内的310张床没有一个空闲。查房、抢救、移植、护理,所有医护人员都满弦工作,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放弃与自家孩子团聚】
春节期间,儿科病房里依旧灯火通明。新生儿监护病房里每个患儿的病情都瞬息万变,更有3名危重早产儿仍需呼吸支持,体温、心率、呼吸、血氧的一点点变化都牵动着每位医护人员的神经。儿科血液病房14张床位没有一个空闲,医护们放弃与自家孩子团聚的机会,和病房里的“孩子们”一起过年,对他们的关爱无微不至,为的是让孩子们能早日健康地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
【“不能让老人躺着过年”】
73岁的贾妈妈,在家不小心摔倒,检查结果是右侧股骨颈骨折,贾妈妈同时合并肝硬化、血小板低。高龄加上基础病让手术难度与危险系数升高。看到老人痛苦祈求的眼神,骨关节科李虎医生决定“做手术,不能让老人躺着过年!”,把贾妈妈推上除夕第一台手术台。除夕晚上家人去探望时,贾妈妈已经可以坐在床边,安心跨年了。
【让病人过个“不疼的年”】
除夕倒计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与碎石中心急诊收治了一位严重血尿的患者,病人被疼痛折磨得痛不欲生,值班的许清泉副主任在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查体后,决定即刻手术,完全不顾辘辘饥肠的肠胃。手术成功,患者安返病房,终于可以过个“不疼的年”。
【“我们陪您一起过年”】
监护病房(CCU),总会让人生畏,因为这里住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其封闭式管理,病人见不到亲人,难免会有恐惧、孤独之感。而身在CCU的医务工作者又何尝不知,“抢救的设备是冷的,但人是温暖的”。CCU的医护们为每一位病人送上第一句新年祝福,简单的祝福让他们展露出生病以来难得的微笑。
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确保了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一人坚守万家安,一家不圆万家圆。”这句话在值守的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身上得到了最为生动的体现。
幕后英雄 保障服务
还有那么一群人,为医院春节期间医疗工作安全有序的运行,他们提供坚定保障,默默付出着。每一个闪光的身影,都值得被记录。
【为手术保驾护航】
除夕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36位麻醉医生、3名技术人员、160名护士坚守岗位,为患者提供急诊手术麻醉、术后急性疼痛治疗、无痛分娩、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安全保障工作。同时,承担着手术室和临床各科室器械物品清毒灭菌的供应室工作人员也不停歇,为患者安全再添“防火墙”。
【热血守护生命】
作为全年无休的科室之一,常常要处于“满血状态”的输血科在春节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确保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执行的同时,他们还要随时应对突发的用血需求,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检验技术积极配合临床,为确保急救病人的及时用血和输血安全尽职尽责。
【信息系统平安过年】
为了使信息系统“平安过大年”,信息中心做足了工作,节前信息中心核心组进行全方位安全巡检,一个死角也不放过。当出现问题时,不管何时不管何地,信息中心的值班工作人员都随时准备着,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甘当幕后英雄】
住院药房是为住院患者提供口服、静脉等药物的安摆、配置部门。今年春节,30多个病房的静脉用药、口服用药、查收退药、化疗用药、危重病人急需用药、出院带药......紧张的节奏,忙碌的身影,住院药房的同志甘当幕后英雄。
【配合一线工作】
位于门诊地下一层的病案统计室春节期间安排日夜值班,与病房核对分析出入院数据,整理并检查病历内容,随门诊上班时间按时开展复印服务,配合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为医院的正常运行贡献力量。
【节前排除隐患】
和许多临床科室一样,血研所认真做好节前病房安全检查工作,保证节日期间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保卫处配合做好节前消防安全演练,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消防灭火器处于备用状态,使医务人员都能熟知消火栓正确使用步骤并进行实际操作等措施强化安全意识。病房医疗设备功能正常,电器使用无违规操作,科室认真完成安全隐患的排查,针对病房的卫生死角进行彻底的大扫除,使医、护、患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划一,医疗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我们深感光荣”】
大年三十,医院收费窗口前人流攒动,挂号收费人员各自忙碌的工作着。早已习惯紧张和忙碌的挂号工作,收费人员有序快速的完成每一笔业务,并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病人,解答病人问题的同时提示病人收好票据钱款。结算科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去属于自己的一份关怀,深感光荣!
【后勤保障不停歇】
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同样在各自的岗位坚守,从保卫、电力、维修、保洁、工程、饮食等方面全力支持医院的正常运营。除夕晚上,医院专门为一线工作人员准备了年夜饺子。
喜庆祝福 温暖感动
这里是生命健康的防线,弥漫着严肃而紧张的气氛;
这里是人文关爱的世界,也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暖心气球惹童笑】
过年期间,耳鼻喉科部分耳疾患儿因需要手术,不得不留院治疗。大年初三这天,细心的护士长带领护士阿姨来到病房,带来缤纷的气球和小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瞬间开心不己,围在一起玩闹着嬉笑着,病房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陪您一起化(话)疗】
乳腺外科病房初三、初四两天先后迎来32位住院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保证患者能按时接受治疗,科室特别加派人手。大家像接待串门的亲戚一样,送去新春的祝福,热情询问每一位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他们排忧解难。
妇科医护们在春节期间陪着留院的患者阿姨们聊天话家常,告诉她们“放心!一切有我们在!”坚定的话语给予阿姨们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她们勇敢坚强面对病魔和所有的困难。
【红红火火过新年】
为了让在医院过年的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氛围,医护们早早地便精心装置病房,喜庆的灯笼和大红的福字装点了浓浓的新年气息。中医科将医护人员精心准备的书法“福”字送到患者手中,把温暖送到每位患者心中。冯淬灵主任还为值班医护人员带来了自己包的槐花馅饺子。
患者及家属们表示,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医护人员们的关心与温情让他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在医院度过了一个美好而贴心的春节。
医院里的年味总有那么些与众不同,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在医院各个角落上演着。这些科室的故事只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众多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人员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错过了与亲友的团聚、错过了除夕夜的春晚、更错过了家中那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但却守护了生命,换来了患者的健康。
(供稿:宣传处、急诊科、骨关节科、产科、妇科、血液科、泌尿与碎石中心、儿科、中医科、心内监护病房、乳腺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门诊办公室、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胸外科、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信息中心、病案统计室、保卫处、中心手术室、麻醉科、供应室、肝病科、总务处、财务处、住院药房 责编:汪铁铮、钟艳宇、赵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