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职业自信 全面提升素质
日期:2019-03-18 0:00:00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2019年第一场医学生系列职业精神讲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开展系列职业精神课。2019年1月11日上午科教楼102教室,胸外科周足力副主任医师应邀为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同学们开展一门别开生面的职业精神讲座。周足力副主任医师从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和切身体会出发,围绕“打造职业自信 全面提升素质”的主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医学职业的崇高性,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临床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等话题。
首先周足力副主任医师询问了同学们当初选择医学的原因,结合自身经历,他提到临床医生是高尚的职业,但不可否认也是困难和辛苦的。作为医学生,未来在方向上有很多选择,比如临床医生、临床科研人员、医药研究等。但最终的人生轨迹,取决个人。
在临床工作中,确实是阅尽人间百态,感悟生离死别。周足力副主任医师讲了一个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有一位贵州的14岁小女孩患者,一侧胸腔占位,特地筹钱赴京就医,与病魔放手一搏。手术风险与ICU费用使父亲陷入两难境地。其父亲的话语深触心弦。“要是孩子最后真挺不过去,我们是否可以捐献器官,帮助其他孩子,给予他们希望。”多么朴素善良!每一位患者,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向左可看世事冷暖,往右可阅人间百态。
周足力副主任医师亦分享了外科轮转时所遇第一位离世的患者。胰腺癌复发转移,姑息治疗3月全程负责管理。从陌生到熟悉,情感从无到有,不知不觉已将患者视为朋友。当患者离世时,心中思绪万千,就如同自己失去了一位珍贵的友人一般万分感慨。
医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不能仅仅考虑这个病能不能治好,这个病人能不能生存,还要考虑到其他很多方面,合理平衡理性与感性,更全面的为患者们思考,才能更加周全的做出更好的选择。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临床大夫们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立志要做病人生死路上的最后的守卫者。
周足力副主任医师也谈到了科研对于临床医生的重要性,科研是最能量化、最能客观体现付出与收获的方式,另外在当前医疗评价体系中,科研产出也是重要且必须的成分。这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开展科研培训的重要性。
周足力副主任医师又谈到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有担当,有自律。从换术服到手消毒,虽是细节问题,但其关乎无菌原则。术间的无菌级别应逐层提高,平时细微的动作,都应心中保有原则。不同的外科大夫,手术效果也千差万别。为了患者安危,为了患者更好的预后,理应尽最大的能力提供最好的医疗质量。“行医是个良心活儿,每一步都应对得起内心”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医生对内心规则的恪守,对职业精神的坚守。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真诚的交流,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启发巨大。未来是美好的,作为医学生,在临床轮转中努力发展自我,提高临床与科研能力,锻炼更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为以后的职业道路积淀力量。
(供稿:2015级临床八年制学生 沈海锋、王振帆 责编:田竞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