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寻找学科发展突破口

日期:2019-03-18 0:00:00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与碎石中心举行学科发展研讨会

 

2019年3月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与碎石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医院科研副院长、通州院区执行院长王天兵,科研处副处长梁公文与中心成员交心畅谈,共同探讨学科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中心副主任许清泉就科室2018年度科研工作做了汇报。2018年科室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诸多短板和不足之处,如科室临床资料数据库尚未建立、科研经费匮乏、科研人员经验不足、高质量SCI文章数量较少等,关系到科室未来发展,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接着问题的提出,王天兵、梁公文与大家一起,围绕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基金申报、专利申请以及科室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北大应用碎石研究所副所长熊六林介绍了科室在结石治疗新技术研发及应用领域所做的工作,他表示,虽说这些年加大了腔内碎石机、超声刀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广,但在专利申请等

方面还缺乏经验,加之对于科研的重视不足,使得科室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较少,这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研处梁公文副处长就中心情况进行分析:这些年,中心将主要精力放在临床,科研比较薄弱,今后要充分调动科室人员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中心在结石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临床样本充足,这是科室的优势,可以采取与其他单位合作、建立多中心研究等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对于提高SCI文章的质量、数量以及申请基金都有很大帮助。中心可以通过申请院内和医学部的专利转化研究等基金项目作为科研的启动资金。此外,中心在器械研发方面也做了一定工作,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提升科研评估的指标。

中心主任黄晓波表示,在多年的结石治疗工作中,科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数据和资料,并且在结石治疗技术的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这对于基金申请和奖项申报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优势,这也是科室下一步努力的重点,科室也有信心将结石的治疗提升到更高标准。

王天兵副院长充分肯定了中心在临床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他表示,黄晓波主任和中心全体成员坚决支持医院战略,将学科迁至即将投入使用的通州院区,这样的执行力和科室凝聚力令人十分感动十分钦佩。他强调,科室要发展,良好的氛围十分重要,对于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甘愿为科室发展贡献力量的人员,科室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可以选派人员去杰出的实验室进行深造,重点培养。他继续指出,申请基金的过程需要逐渐积累,从院内基金开始,经过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一步一个台阶,最后申请更大的课题。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召开泌尿与碎石中心主任黄晓波表示坚决执行医院的决策部署,为医院和科室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孟广栋教授领导下,由何申戌教授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E-8410型),于1986年通过卫生部鉴定并应用于临床,同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及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促进碎石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应用,成立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碎石研究所”,孟广栋教授任所长,何申戌教授任副所长。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研究所更名为现在的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

为了更好地保持学科在泌尿外科专业微创手术技术的学科特色,2018年成立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与碎石中心。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几乎覆盖全部泌尿外科专业领域的微创手术技术。学科在经皮肾镜手术技术、婴幼儿结石的微创手术技术、泌尿电视腹腔镜技术、输尿管软镜手术技术、双镜联合手术技术、乳糜尿患者的肾蒂周围淋巴管剥脱结扎术、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多项治疗技术领域形成特色,尤其在复杂疑难的泌尿系结石,如孤立肾结石、马蹄肾结石、移植肾结石、婴幼儿结石、肾脏结构异常的结石以及合并有严重感染的结石等特殊病例的治疗水平居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

(供稿:泌尿与碎石中心  张丰识    责编:钟艳宇)

上一篇:

坚定理想信念 落实目标于行

下一篇:

始于主动 基于专业 终于满意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