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2018年诊断相关分组系列讲座
日期:2018-12-24 0:00:00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为做好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医保工作,适应医疗体制改革下的诊断相关分组(DRGs)收付费改革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与继续教育处联合,于2018年9月至12月期间在科教楼伍连德讲堂举办了诊断相关分组(DRGs)系列讲座,分三讲对DRGs做了详尽的讲解。
第一讲由沈晓梅介绍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过程、DRGs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 是一种基于短期住院病人的病案首页信息,把当次入院治疗的相关医疗要素(出院主要诊断、合并症或并发症、手术或处置等)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诊断码和操作码,将临床特征相似和(或)医疗资源消耗情况相近的出院者分为同一组,并结合影响分组结果的个体特征差异,来编制各诊断相关组的编码、确定各组的费用偿还标准的分类和分组方法。DRGs在1967年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发展,现今已被多数国家广泛应用于医疗费用支付、成本管控、医疗质量评估。我国
的DRGs学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多个版本,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北京版BJ-DRGs为基础的国家标准CN-DRGs。第二讲由李慧江从费用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角度讲述了DRGs在管理中的应用,分别从产能、效率、安全三个维度介绍了不同指标的概念,包括衡量疾病类型范围的DRGs组数量,衡量住院服务总产出的总权重数,衡量技术难度水平的CMI值,衡量消耗的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衡量临床安全的低风险病例死亡率和中低风险病例死亡率。
第三讲由马艳良主任对DRGs收付费制度与绩效管理、质量管理进行了全面讲解,结合我院上半年出院数据介绍了各科室重点病组,对入组错误及入组控费问题也做了举例说明,强调了正确及时填写病案首页、准确全面填写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对于病案室编码及DRGs准确分组的重要性。
同时,适逢北京市发改委、人社局、卫计委发布了自11月30日起在全市36家三级综合医院模拟试运行312组DRGs收付费数据的通知,在本次讲座中,也与临床科室分享了模拟运行工作中的相关重点内容。
本次系列讲座共到会51个临床及行政科室262人次,除了各科医保专管员,也吸引了众多关注DRGs的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本次系列讲座,使听众由浅及深地了解DRGs的相关知识,对医疗收付费改革有了立体的认知。
讲座结束后,多个科室纷纷就本科室的重点病组、问题向医疗保险办公室咨询、共同探讨。相信在下一阶段的收付费改革中,人民医院各科室也将统筹协作完成改革既定目标。
(供稿:医疗保险办公室 沈晓梅 责编:訾蕊)